TOP
   



擁抱印刷新時代:轉型/跨領域/數位服務/創新思維
2020
文/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 黃義盛
印刷媒體產業(Printing Media)是超過2000年歷史的傳統產業,但也是一個持續在變動與發展的產業(A changing industry),它唯一不變的特性就是會變(Change),由於網路、數位、資訊技術的發展,改變了印刷產業的市場、生產、經營環境,印刷也面臨著必須重新定義的產業。

回顧過去25年來,數位化革命(Digitization)帶給印刷業的演變,在1995年前,就有電子分色機發展到桌上排版系統(DTP),1995年時,出現電腦直接製版系統(CTP)及Indigo彩色數位印刷機,而商業自動化環境的發展,讓票據印刷開始步入衰退,這時網路服務產業開始興起,讓2000年前後的電子商務、網路印刷服務跨出市場,紙媒體廣告則開始衰退,短單、個性化及個人化印刷業務的需求逐漸增加;2004年Drupa國際印刷展,整合21家及40多種設備展出JDF及CIP4,讓印刷內容資訊在印前、印刷、印後流程及管理系統相互溝通。

2005年後,移動通訊(手機)及社群媒體(如FB)開始出現並快速發展,更加速紙媒體廣告業務的流失,也讓報紙、雜誌及書籍印量持續衰退,直到2008年Drupa展中,數位印刷機開始大鳴大放,但出版業每年卻呈現5%以上的減少,到2010以後,跨媒體行銷(CrossMedia Marketing)已是業界的經營發展趨勢,印刷相關的直郵(DM)業務發展開始停滯;2012年的Drupa展,開始出現B2寬幅數位印刷機,加上Benny Landa的奈米印刷機,已開始挑戰傳統平版印刷機的彩色品質及生產效率,加上具有依需印刷、可變印紋的特性,結合特殊油墨的發展,數位印刷的發展及應用有很多的想像空間;2016年Drupa主題為接觸未來(Touch Future),展場出現出版、包裝(含軟包及瓦楞)、工業、功能印刷等全方位應用的數位印刷機,加上數位後加工設備、特殊油墨及數位服務機制,這融合傳統、數位、網路及資訊技術而形成印刷新時代的來臨。

2020年的今天,印刷業者確實感受到數位化、自動化、網路化、智慧化帶給印刷業的競爭力,也了解到平台、雲端與數位服務的必要性,更體會到跨領域經營對經營發展的重要性。過去這一年,全球新冠肺炎蔓延,遠距上班、電商爆量,加上全球供應鏈重組,在地服務成為主流,數位服務變得比以前更重要,而印刷4.0(智能與自動化)也悄悄的來臨,一個持續在改變的產業也在迎接新時代的未來,同時也秉持2000/2016年聯合國提出的循環經濟、永續發展(CSR/ESG/SDGs)共識,與美好環境往前邁進。


擁抱印刷新時代: 市場發展趨勢

據Pira市場資料,2016年全球印刷品市場規模年約9000億美元,其中出版印刷(手冊、書刊、報紙、雜誌等)約1660億美元,佔18.5%,包裝印刷 (標籤、塑膠、軟包、製和、其他) 約3890億美元,佔43.3%,商業印刷(帳單、廣告、POP/POS、目錄、直郵、GCP等)約3320億美元,占36.9%,另安全印務約120億美元。

過去25年,全球數位環境的變遷,讓全球廣告支出結構產生巨變,數位媒體(網路、移動、社群等)占比由0%增至2020年的54.1%,但報紙、雜誌廣告減少都超過50%;而綜合PIRA、PR IMIR等市場諮詢公司資料,2014-2020年期間,全球包裝印刷部門(紙盒、標籤、軟包等)年均成長率約3.3%,商業印刷(目錄、廣告、財務發率文件、說明書等)年均成長率約負0.5%,而出版及其他印刷的年均成長率則約負1.1%。


表1:全球廣告支出及台灣廣告支出統計

另據InfoTrends資料,2019年數位印刷僅占全球印量的3.1%,但卻占全球印刷產值的16.2%,預估2024年將達全球產值的19.5%(年成長約9.5%),主要成長來自包裝印刷的應用;而2019年市場報告提到,2018至2023年美國數位印刷增長最快的10大市場,分別是瓦楞紙箱(+34.8%)、軟性包裝(+27%)、紙盒印刷(+19.2%)、雜誌(+16%)、目錄(+11.4%)、說明書(+7.7%)、紡織/標牌(6.9%)、標籤(+6.7%)、壁紙/地板及帳單廣告(+6.3%)等;另PIRA談到新領域的工業印刷、功能印刷的年增長率是最高的,2008年工業與功能印刷全球市場規模約200億美元,到2020年約1079億美元,而2022年將達1148億美元,由2010年到2022年均成長率約11%,而這些市場應用於3D印刷、紡織品、廣告行銷、生技醫療、汽車、玻璃、電子、陶瓷、裝飾印刷等項目。


表2:全球數位印刷及工業印刷統計

以2006至2019年台灣媒體統計資料,14年來報紙廣告減少約79.2%,雜誌廣告減少73.6%,但網路廣告增加1139%。再以經濟部統計分析2004到2019年資料,15年來印刷業產值減少8.9%,紙加工業增加29.7%,造紙業產值僅增加1.1%;而依財政部統計資料,2019比2010年出版業營業額減少23.7%,其中雜誌出版減少22.5%,書籍出版減少約46.7%,這些統計資料顯示出,過去15年台灣包裝業是成長的,但出版業是衰退的。經濟部統計印刷業產值雖然是負成長,但財政部的營業額統計,印刷業年均成長仍有約1%。


擁抱未來的印刷商業模式:轉型/跨領域/數位服務/創新思維

1. 重新定義印刷包裝產業
要擁抱未來新印刷時代來臨,台灣印刷包裝產業者需要創新思維,首先大家要了解未來印刷業

全然是製造業,不是黑手行業,而是以服務為核心,必須重新定義的行業。知名的國際媒體機構「What They Think?」,就把未來印刷業定義為提供整合製程服務者(as a process)、是從事傳播媒體服務提供者(as a media)、是滿足不同客戶的商業模式(as a business model) 提供者、是永續、差異化服務的綜合製造業(as a industry)、是提供市場與客戶需求的貿易服務機構(as a trade association),所以印刷業是跨業、整合製程服務、滿足客戶多元需求的服務提供者。

擁抱未來印刷的新定位,台灣印刷包裝企業先要認知市場與技術的變化、盤點企業現有的競爭力,更要有正確的行動力與方案,也就是專精(Expertise)經營的能力,這包括企業經營環境(如認證、環保與CSR等)、精益管理、滿足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、數位技術的深化、整合能力與跨領域發展、策略夥伴聯盟等,這要先改變對印刷業的經營思維,才能帶動未來的永續發展。

2. 轉型、跨領域驅動印刷業發展
美國SGIA 與 NAPCO在2019年出版一份印刷產業的融合(Convergence in the Print Industry)報告提到,超過50%美國印刷業者都已跨業經營,而思考跨業經營最急迫的是商業印刷,最不想跨業的是紙箱及服飾印刷部門。而在印刷新時代中,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工業印刷與功能印刷,這些領域包括裝飾(壁紙、地板等)、陶瓷、電子產品、玻璃、航空航天與汽車、生物醫學、3D列印、紡織品、其他促銷品等,其全球年均成長約11%。

PIRA提供另一值得大家關注的是特殊包裝市場,其全球年增長都高於其他印刷包裝項目,這包括數位印刷包裝的年增率約11.9%,市場規模約190億美元,互動包裝年增率約4.9%,市場規模約3.7億美元,防偽包裝年增率約.3%,市場規模約32億美元,生物可降解包裝年增率約10%,市場規模約1.7億美元,智能包裝年增率約18%,市場規模約16.2億美元,不可降解的生物包裝年增率約22%,市場規模約29億美元。


表3:全球特殊印刷包裝市場規模
資料來源:PIRA

3. 以產業聯盟及合作來拓展國際印刷市場
2019年中國印刷品外銷高達152億美元,台灣則僅約8.9億美元,其他香港、星加坡、泰國、韓國、印度等的印刷品出口都比台灣多。而分析中國印刷品外銷市場,北美占約25.6%,歐洲占約17.5%,東南亞占約12.8%,港澳占約8.6%,東北亞占約5.6%,中東占約4.9%,其他區占約24.9%;再分析印刷品品項,包裝印刷品佔約51億美元,約占33.6%,紙品加工約47.6億美元,占約31.3%,出版與商業印刷共約29.6億美元,占約19.4%,文具印刷占約9億美元,標籤印刷占約7.6億美元,其中書籍、兒童畫冊、商業及旅遊印刷品、卡片、標籤、紙製包裝品、筆記本及文具、杯、盤及其他紙製品等,台灣印刷業者都有很大的拓展機會。


表4: 2019年中國印刷品外銷額 單位:萬美元
資料來源:中國海關資料整理


表5:2019年中國、台灣兩地印刷品項外銷統計 單位:百萬美元
資料來源:兩岸海關資料整理

但如何掌握市場通路及拓銷技能,則是業者要嚴謹面對的問題,提供專業的供應、服務與解決方案能力,也是大家要努力的方向,這包括產品與產能、環境(品質、環保、綠色印刷等)、技術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、網上服務機制(報價、溝通、訂單處理、交貨等)、行銷技能(語言、外貿知識、印刷專業等)及國際認證等(彩色、環保與品質、勞工安全與社會責任等),以台灣印刷業都是中小企業,要有產業聯盟及合作的策略思維,整合競爭實力來拓展國際印刷市場,建立產業生態鏈是必要的策略思維。

4. 以工程管理思維取代工藝管理
印刷業過去大都是接單生產,以客戶需要的設計、色彩及品質要求來安排製程,而將客戶圖文內容轉移到承印物上,由排版、製版、印製及後加工的工藝來完成印件,傳統上是很依賴有經驗的師傅來管控製程的品質與效率,即使印刷設備越來越先進,印前已都電腦自動出版、印刷機在控墨、換版及印刷精準度調整越來越自動化,後加工的加工精準度及效率也大幅提升,但一般印刷廠對有經驗的師傅依賴性還是很高的,這是工藝管理。

而國際印刷市場正在質變中,品牌客戶面對到數位環境、消費通路與消費行為的改變,對印刷的服務也由單純的印刷而要求完整的解決方案,尤其在品牌保護、成本效益及附加價值創造等三核心價值上。品牌保護是包括客戶公司識別系統(CIS)機制、色彩管理(CMS)、防偽解決方案、認證機制(ISO、RoHS、FSC、Halal等)、社會責任(碳足跡、環境友善、勞工安全等)、綠色製程等永續發展措施;而成本的效益是來自於由產品結構、平面與包裝設計、攝影服務到材料建議、生產製程管理、客製化生產機制、倉儲、物流及顧問諮商等流程優化來達成;而客戶的價值創造則來自於以彈性、可靠性與成本優化的服務,由採購、物料管理管理、生產、配送、行銷到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的貨物流、訊息流和資金流服務,目標是要將正確的產品在正確時間、正確的數量及品質送到正確的地點。

所以工程管理思維用於印刷包裝行業,就會以永續發展、品牌形象、行銷需求,來發展滿足客戶對印刷包裝品需求的創意設計及解決方案,以專案管理方式建立標準化及發展生產及服務流程,整合生產及營銷、零售、包裝、現場製作、內容製作等解決方案,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。以業務進入市場的速度、品牌控管及一致性、成本等市場營銷的驅動程序,來提高及實現客戶的投資報酬率。工程管理必須要持續的改善、追求好品質、標準化程序、以最少時間及成本來管理流程,並評估流程服務的價值來平衡成本與價格的決策,整合策略夥伴以協同作業處理商業流程,以平台方式建立完整的可見性(visibility)、問責制(accountability)和透明度(transparency)的訊息流,來達成成功商業模式的九個元素,包括價值主張、目標客戶定位、分銷通路、客戶關係、價值配置、核心能力、策略夥伴、成本結構與收入模型等,這都是經營策略的主要思維,而這也是供應鏈管理的作業模式。

5. 以斜槓人生思維來因應印刷整合服務
驅動全球印刷業變革與發展,數位與網路技術改變消費者行為與市場環境,但也讓印刷+的跨領域成為未來發展機會,所以印刷、網路、數位與資訊技術的融合(Convergence)將成為未來印刷技術。要滿足客戶需求,印刷業者不能只提供單項目印刷服務,商業、包裝、裝潢及工業等跨領域整合印刷服務的主流趨勢,這當然也提供傳統印刷、數位印刷、數位服務等混和(Hybrid) 製程,而由市場調查、設計、生產、平台服務、製程管理、倉儲、物流配送及異地服務的供應鏈管理也是印刷業服務趨勢,這些思維就是要達成客戶滿意度。

而印刷業者要具有國際競爭力,不僅僅是設備與價格的競爭力,更要兼顧品質、環境管理、勞工安全、色彩管理、永續發展製程與社會責任理念;經營發展或競爭策略也不全以自己資源來擴增設備,要尋找策略性夥伴聯盟與合作,評估綜效並掌握時機的購併,以擴大更多的外部資源。而人才的培育是經營上最重要的,印刷業者更要注意到斜桿族(Slashie)的存在,尤其是具有資訊、數位行銷、國際市場開拓、工程管理相關技能的印刷相關人才,這對在跨領域的印刷新時代,他們的創意及解決問題能力是值得期待的。

印刷4.0的新時代是整合網路、雲端管理、智能與數位化技術匯集而成的,這才讓印刷產業一直持續在變動中發展,斜槓人生思維也是印刷業經營發展很寫實的過程。




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願景:就是要改變

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願景,要擁抱印刷新時代,要創新思維以促進產業永續發展,要考慮跨領域及往國際市場發展,要轉型應用數位技術及培養斜槓人才,要有環保、綠色製程、社會責任的思維,產業間的策略合作、抱團取暖是必要的,因應新印刷時代來臨,印刷業唯一不變的就是要改變,這才有國際的競爭力,請記著,這是一個顛覆的時代,你不顛覆自己,別人就顛覆你。

欣聞中華民國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,召開第二屆第三次會員大會,謹以此文代表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所有理監事,表達誠摯祝福,敬祝大會順利成功,並祈願貴會所有理監事及會員事業興隆、幸福健康、順心如意。
© 2022 裕華彩印有限公司 | Yu Hwa Printing Co., LTD